十一年級同學 陳昱辰
醜陋的毛毛蟲歷經風雨破繭而出,成為美麗的蝴蝶;我們則歷經蛻變,成為了一個更堅強、更成熟的人。
我反覆回想從我有記憶起,我歷經了什麼「痛苦」,蛻變成怎樣的人。然而誠如大多數人所言:很多小時候覺得痛苦的事,長大後似乎稱不上是「痛苦」了。但確有一個長期的痛苦跳出了我的腦海--這一痛苦曾經如夢魘般伴隨著我直到國中。
從小,我生性害羞、內向,完全沒有社交能力,交到的朋友都是他們主動來認識我的,所以我很討厭換班級,這樣就要再「等」別人來找我,我才會有朋友。除了有社交障礙,我還發現自己害羞到有「恐女症」,面對女生,我不敢直視,即使這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但對我來說極為困難,困難到連女老師也無法直視。這樣的我,在老師、同學的眼裡是安靜、內向、乖巧的模範生,但在這背後,沒人知道我是多麼想大聲說話,多麼想和大家玩在一起,肆無忌憚的亂吼亂叫,就算被老師罵,被老師打,我也覺得值得。因為,我不想總是一個人。
我無法面對這樣的自己,我開始沒自信,即使得到再多的鼓勵,還是無法移開我心中的大石,它就堵在那,我大叫,只有回音,只有我聽得到自己的聲音,完全處於一種悶騷的狀態,似乎在等待著有一天狂野的爆發。
小五,我來到磊川,面對一個男女比例懸殊--女生比男生多出好幾倍的班級,我感到害怕……還記得第一天,一整天下來,我都是頭低低的,不敢出聲,更不敢看人,和往常一樣,「等」著別人來找我。久了,我意識到這個期待完全落空了,我只交到幾個男生朋友,我嘗試著移開心中的大石,但每一次鼓起勇氣想講話時,卻又退縮到原點。
直到國中,有一次,學校的米迦勒節的「勇氣挑戰」,挑戰的內容是站在橋的另一頭,向老師和同學們喊出自己的期許。起初我聽見這項挑戰,想盡了一切辦法逃避,但所想到的辦法都行不通,最後只好硬著頭皮面對這項挑戰。
最終還是輪到我了!我提起燈籠,手中緊握的紙條已被我揉得皺皺的,字跡不清不楚。我緩慢的走向橋的另一頭,儘管身旁車子的引擎聲很大,我還是只聽得到自己蹦蹦蹦的心跳聲。走到目的地了,我挺直身體,望向同學,依稀聽到他們大喊「可以開始了!」我鼓起勇氣叫了幾聲,聲音總出不來,就好像有東西卡在喉嚨一樣出不來,我反覆喊了三次,還是一樣。此時,另一頭的同學和老師向我比了比手勢,告訴我他們聽不到我說話,我只好再一次鼓起勇氣,告訴自己:喊出來吧!也許喊完了,我會成長許多。
我終於喊出來了!我向另一頭的老師和同學們說出了自己的期許:「改變自己,講話大聲點,做個大方的人。」
如今,我即將進入高三,現在的我對比以前的我可以說是天壤之別。經過那次挑戰,我變得越來越有自信,敢正視女生並和她大方地聊天,敢嘗試與人交往,講話也越來越大聲。
「蛻變」後的我不再和以前一樣,我認為蛻變前必經歷一段漫長而痛苦的時間,但經歷過了,就會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更想去勇敢的嘗試改變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