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度傲視全球的德軍,在前線失利,軍人返回故土,沒有食物、沒有衣服、沒有工作,甚至有人連家也沒有了。
大部分的公司都倒閉了,而在斯圖加特(Stuttgart),由愛彌爾‧莫特(Emil Molt)先生所領導的Waldorf Astoria煙草工廠是少數的倖存者之一。莫特總裁是位傑出的商人,也是積極的社會改革者,他很推崇魯道夫‧施泰納(Rudolf Steiner)的理念。莫特很愛他的員工,他注意到工廠裡的工人,大部份都是他過去員工們的兒女,這些工人與他們的父母所擁有的不過是一樣的生活,一樣的機會,一樣的階層…,他希望能為他們做一些事,改善他們的生活。他請教施泰納先生是否有可能能為他員工的孩子創造出一個既能幫助超越階級限制,又能保有他們善、美、真的教育,也就是說,能否規劃出一套引領人走向自由的教育。施泰納給予非常肯定的答覆,但他提出四個條件:
1.這個學校必須開放給所有的兒童;
2.這個學校必須男女合校;
3.這個學校必須是十二年制一貫教學;
4.這個學校直接與兒童一起工作的教師必須是學校經營的主持人,同時,這個學校必須將政府及經濟的干預減至最低。
莫特答應了,施泰納旋即展開籌備建校的工作,在1919年9月7日成立了第一所華德福學校。短短幾年,在施泰納博士1925年去世前,德國漢堡(Hamburg) 也設立了華德福教育學校,接著,荷蘭一所、英國兩所……,漸漸地,華德福教育運動在歐洲以外的地區展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在德國、瑞士、荷蘭、英國、挪威、瑞典、匈牙利、奧地利和美國建立了34所華德福學校。華德福教育運動在全球的傳播,甚至延伸到地球上最遠的角落,一直持續到今天,全球大約有1239所學校和2000多所幼兒園參與其中。
1994年,本校玉珠校長承南非的華德福學校校友Garth Naude先生之引介,赴澳洲進行研習,因深受其落實善、美、真的教育所感動而將之引回臺灣,並從此加入全球的華德福教育運動,首先成立娃得福幼兒園並一路往上建立了磊川華德福小學、國中至高中,至今耕耘了25年。今年是華德福教育第100年,也是磊川華德福學校在臺灣深耕的第25年,回歸到這個故事的源頭,因為愛孩子而開始的華德福教育,我們要繼續延續著這個精神,因為愛孩子所以我們在這裡創立了學校,祝福華德福教育能夠往下一個世代延續,百年華德福生日快樂。
補充:(The school opened on September 7, 1919 with 256 pupils in eight grades)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