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導師 卓碧惠
目前五年級,正進行植物學主課程,同學們用心地在透明容器內種了豆子,並對這個任務很感興趣,也拋出了很多問題:「這是什麼植物的種子?它什麼時候會發芽?老師,它可以吃嗎……」現在,同學一早來學校便去看看它們,或是不時地去查看水分夠不夠,發現水汙濁了便想為它換上乾淨的水。我們每天觀察小種子的生長,為它畫畫、做成長紀錄,靜待它告訴我們植物成長的奧秘。
施泰納博士在《童年王國》第三講,有一段話:……地理學、地質學和植物學絕對不能分開來教,這樣教是很荒唐的,地理學必須將對當地的描述與對當地植物的觀察一起教,因為地球是一個有機體,植物就像是這個有機體上的頭髮。兒童一定要能夠明白地球與植物是一體的,每一片土都背負著屬於它的植物。
我思索這段話的意涵,努力地想要實踐在教學中。其中,在植物學主課程開始前,我請同學們回家訪問自己的父母或長輩,有關於生長故鄉的地理環境、氣候或人文歷史背景,與發展出來的植被景觀或經濟作物。讓兒童更認識植物與環境的關係,並與自己的生命產生更多的連結。課堂中,我先與同學分享了自己成長的土地——台中。猶記春夏多雨的時節,青蛙常在田間合鳴,夜晚戶外乘涼時,身後的竹林間偶還會竄出野兔;土地受到陽光與雨水滋養,稻作豐收;休耕期,鄰居會種植番薯或木耳等經濟作物,成熟時,家家戶戶會一起投入採收的工作。我們也談到南部冬暖少雨的氣候,造就了高雄美濃的「菸業王國」;大肚山地勢較高、溫度較低、雨水少,種出來的紅土地瓜口感扎實,因此當地被稱為「地瓜的故鄉」。同學上台侃侃而談,大家反應熱絡,聽著從南到北,來自不同故鄉生活的分享,也見聞十足的附和及參與討論,開心地想像這塊土地上一幕幕新奇活躍的景象。
這一學年的黏土雕塑課程,我帶領同學以藝術性的方式經驗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我們曾經體驗古巴倫的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的書寫及泥板印刷。目前的藝術課程,正進行金字塔製作。在塑造金字塔前,大家必須先繪製設計圖。他們細心的將數學課程中學習的幾何及實際測量的經驗運用在製圖的過程中。之後,各組再依照事先規劃好的尺寸,分工合作完成建築物的建造工程。同學已經認識古埃及的金字塔,它除了是座神殿,同時也是大學。大家對此充滿好奇心與興趣,不僅形塑建築物的外觀,也富有想像力的想要建構內部的組織,於是巧妙的捏塑了木乃伊、家具及梁柱,雖然最後被石磚外牆覆蓋隱藏在裡面,但仍心滿意足、興緻勃勃的捏塑。
近日,天氣放晴了!同學們再度重拾單輪車,排練期末感恩會的單輪車表演節目。大家經過一番腦力激盪之後,計畫了各種表演項目,然而當實際合作練習時,彼此之間便開始衍生出新的想法與嘗試,於是在不斷的調整、轉變與學習接納不同意見的過程中,我觀察到他們展現出更靈活的工作意志與團隊合作的默契。本週五的月慶有單輪車的預演,同學與我都很期待,也希望本週的每一天都是適合練習單輪車的宜人天氣呢!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