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導師 黃昇偉
曾經有人問過我:是要找到一個對的人?還是要把人愛對?那時我笑他問出這樣的問題,現在我笑我過去竟然這麼篤定的那樣回答。
在教室裡常常上演著動物頻道中,動物的本能行為,像是上課時手會想要去碰抽屜裡的橡皮筋;上課時會想要告訴同學:我的課本裡面畫了一隻鳥;有人打了我一下,我要趁他不注意的時候,再打回去……而在我的內在則上演著一隻怒吼的獅子,這些每天不斷重複上演的戲碼,讓我的內在不那麼平靜。
這種明明昨天說過的事情,或是早上才約定過卻又再犯的事,卻是孩子在建構習慣必經的過程。當然我會帶著孩子念謠、唱歌或是做一些轉換的活動,孩子也都能很快的就恢復秩序,進入工作的狀態;但是對於我內在:「說過的事就不要再犯」,這樣的非理性思維,卻還沒有找到一個讓自己聽進去的說法。我希望自己在面對那些,不斷重複發生的同樣問題,以及建立新習慣過程的孩子時,能夠有更平常的心態面對。
常常,當我自己對於目標理解夠清晰時,答案就會來找我。有一個孩子在放學前抄回家作業時,都會抄很久。過程間我換了很多方法,幫助他能夠專心工作,最後我幫他把座位換到黑板前,讓他面對黑板抄作業,並且在抄作業前跟他討論:作業是什麼和該怎麼抄作業,最後,再淨空他周圍所有的「干擾物」。那次他很快地抄完作業,整理好東西,開心的穿上襪子回家。在教室門口時,我跟他說:「你今天像老鷹一樣快。明天你要跟什麼動物一樣快?」他瞇著眼睛說:「我要跟老鼠一樣快。」
這一次的事件,讓我發現一件事,當我心情平淡時,我能夠更自在地回應孩子,甚至會有「創像」的語言,以及跟孩子更強的連結。這一次是這個孩子給了我回應,讓我更放鬆。不過,回顧完這件事後,我想到了那句「是愛上一個對的人?還是把一個人愛對?」在人生中基本上沒有什麼對的人,孩子也沒有對錯,孩子就是在某些地方需要幫忙,也許有的無法專心,有的不容易安定,甚至有的會向外攻擊,這些問題除了要處理,我們也可以知道問題的背後有一個需求,如果我們讀到了他的需求,回應了他,他得到了滿意的回應後,他的行為會開始改變,那就是把他愛對了,當把他愛對後,他就成了一個對的人。
孩子帶給我們的總是多過於我們所知道的,我在孩子身上找到許多答案,對於反覆出現的事,我內在的獅子也就睡著了。現在,我有一個新的目標:去讀那些反覆出現的需求,希望能夠幫孩子找到屬於他的回應。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