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部生物教師 杜鈺婷
獨立,是我在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視的一項特質,我希望我是一個獨立的人,因為只有真正的獨立,才能讓我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我始終這麼相信著。過去我認為,獨立的人在某些時刻是無法融入群體意識中的,因為融入就代表逐漸失去自我,所以我會很有意識的去提醒自己不去融入人群,要走他人未曾走過之路,要見常人無法見之物。但這個想法,在這次的暑期師訓課中有了轉變契機。
社會性(Social)與非社會性(Anti-Social)的力量是這次暑期師訓課程的主題之一,雖然理解的過程充滿艱辛,但是這些字句卻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發酵著。從暑期師培課程至如今的變化體現在情緒性語言及行為的下降。
酒後駕車的事件層出不窮,即便是罰則已經比過往增加了許多,新聞媒體的報導經常會將酒駕肇事者及被害者的形象塑造的非常鮮明,社會大眾也會因著這樣的操作出現對應的反應。對於肇事者,在情緒上出現憤怒、失望、驚訝等對於肇事者的衍生情緒;對於被害者,在情緒上也出現惋惜、憐憫、不忍等衍生情緒,這個情緒產生途徑在某種意義上形成了慣性。當某個事件發生時,人的情緒容易遵循此慣性,進而衍生出相對應的行為舉止,將自己融化在群體之中。
我想這便是我的變化之一,當我意識到我與群眾一般,即將要發生情緒慣性時,我就會阻止自己發生此慣性,並且冷靜的與自己對話,去意識自己的情緒發生過程。透過理解自己為何會產生此情緒並且盡可能同理此情緒的生成,而非全然的否定情緒的出現。
獨立的人,並非是要與群體意識抗衡,而是能在群體意識中找到平衡點,不盲目的融入群體,也不盲目的對抗群體,而是尋找某種可能性,能夠在真實的看見及理解之後舒適的立足於某一個位置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