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部生物教師 杜鈺婷
植物是沉默的鬥士,默默地生根於土壤之中,依循著自然法則生活,依循著自然法則死去,死去的將化為生者的支持,週而復始,循環不息。生或死是一種狀態,而連結生死的究竟為何呢?渴望解答的人類於是開始尋找,尋找那黑暗中的一絲光明,尋找那大海中的一顆種子,尋找著一種微弱的可能性,即便無法得知結果,因為渴望,我們尋找。
深沉的思考總是使我頭疼,神經元間的淤塞感使我痛苦不已,我渴求天使的幫助,天使有時會在我絕望到谷底時放下一條閃著亮銀色水痕的蛛絲,若是能看見並且碰觸,幽谷裡的黑暗就有重見光明的機會。回顧自己在進行歌德式植物觀察的最初,那時的我經常頭疼,甚至會有微弱的眩暈感,當大量的觀察事實羅列在腦海時,我就像是記憶體超載的電腦,什麼事情都在理解卻什麼事情也理解不能,只能跳出小小的視窗提醒自己即將崩壞,結束程序是唯一的選擇。久而久之,你會訓練出一些彈性,或者可以說是臨界值的再延伸,我想這就是思想練習對於中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你的思考容量不足,沒辦法讓所有的內容同時在同一空間中碰撞,那你思考的結果又怎麼能圓滿而完全呢?
在本學期的植物學主課程中,我真正認知到了思考練習的重要性。普遍來說,植物體的資訊量相較於動物體的資訊量少,動物快速的神經系統能夠處理的訊息非常大量,展現出來的生活狀態也會有更多的資訊可以探究,甚至有時候動物展現出來的狀態已經進入部分系統的極化,觀察者很容易被極化的特質吸引導致整體性喪失。植物是進入歌德觀察法最好的練習對象,植物提供給觀察者的訊息量不是太多也不會太少,系統的極化現象較少,其生長法則較能夠從客觀事實的相互連結中浮現。
進入社會後,我們大多數的問題都是與人相處的問題或是複雜的社會性議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第一步當然是要理解問題,但是理解問題的先決條件是客觀事實的積累,客觀事實的積累又需要透過時間的堆疊。可是,時間卻是人們最不願意考慮的條件,所以我們的要求就變得非常明顯,我們想要的問體解決辦法必須要符合幾個條件:快速、有效、永久。於是,人類發明了塑膠,是一種製造過程快速且可規格化、可在對的時間處在對的位置上發揮最大的效益且同時兼具高穩定性,讓你想使用多久就使用多久,無論你是要使用20分鐘或是20年。
在歌德觀察的最後一個步驟中,時間的給予是必要的,當然,很用力的思想會多少縮短所需的時間,但要小心,深沉的思考總是使人頭疼,或者迷路。等待時間經過,你會與那份命中注定的靈感相遇,它因著你的思想與你給予的時間而誕生,你可以用任何藝術性的方式展現,只要那個展現的人裡面有你,你展現的將不只是藝術,更是那棵植物與世界的對話。植物們說著我們沒辦法用聽覺細胞接收到的語言,唯有透過藝術的展現才得以傳達出一絲音訊。那是你用力見過它的證據,也是你有能力與世間萬物交流的證據。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