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二年級導師 黃昇偉

過完一個年後,我發現很多二年級的孩子臉都變尖了,腿與胸腔的比例不再是五五分,腿所佔的比例提高了,甚至是孩子的語言與主張也更清楚、強烈了。孩子們在教室遊戲的時候,會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發生衝突時,能更清晰的為自己的主張爭論下去;但是我也觀察到,他們還是有部分想法不是那麼清楚。


正如二年級孩子的意識是處於半夢半醒間,在這個孩子逐漸醒來的時期,我們可以為他們預備怎樣的語言環境呢?就像過去經驗中,我們迎接一個即將到來的嬰孩,我們會為他取名字、我們會為他唱歌、甚至還會隔著肚皮跟他說很多話,讓他知道我們有多麼愛他、多麼期待他的到來。對於這個即將誕生的「我」,我們該如何迎接呢?


我會引導孩子在工作有所展現:讚美孩子熱愛工作的態度,和孩子展現自己的時候。第一個部分是孩子的工作態度。以前在教室擦地板,我會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喜歡這個工作,現在我會說:「你真會工作,你擦得很仔細,而且你很專心工作。」在讚美的同時,我也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做得好,一方面是讚美,另一方面是讓孩子更清楚知道:什麼是很會工作。


第二個部分是讚美孩子有所展現的時候。孩子在課程中討論故事的時候會說出自己的經驗,我會讚美孩子厲害,能夠想到自己以前發生過的事,也會讚美孩子能夠在大家面前清楚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有時候在討論故事時,孩子會需要沉澱一下、想一下,沒有辦法馬上回答,我會說我看到很多人開始想了,我看到很多專心想的眼睛,孩子於是就很專心想,然後開始回答。對於展現自己,有時候不是那麼快,特別是要在自己僅有的生命經驗中整理出一個想法,然後還要說出來,真的是需要好好引導的。孩子在這個時候也是建立道德觀的時候,所以當孩子在展現自己,但又跨越了道德的界線時,我會立即請孩子停止,請他用適當的方式再說一次,接著再和孩子討論剛剛發生的事。


有一次,有個孩子在遊戲時,與同學發生衝突,對方一直不停地叫一個他不喜歡的綽號,這個孩子請對方停止,但是對方一直都不停止,還一直笑。這個孩子於是生氣的走向他,兩隻手握拳非常的靠近對方,但是沒有動手,我請這個握拳的孩子來,我問他:「你忘記怎麼處理事情了嗎?你這樣做能夠解決嗎?你想要一直吵下去還是要玩寶貝?」說完話,我就走了,然後這個孩子就走向我,告訴我剛剛發生的事情,然後請我幫助。我對這孩子說:「很好,你想起來要怎樣處理事情了。」於是,我請那個屢勸不聽的孩子先去擦地板,然後再問他發生什麼事,進行後續的處理。


這個事件中我看見,握拳的孩子有更強烈的主張:他主張自己的名字不是對方所說的那個綽號,以及要捍衛自我的意圖。所有的事件都是孩子展現自己的舞台,所以我引導孩子想一個適當的方法,這個孩子想到的適當方法是告訴老師,因為已經有跟對方說了,但是沒有效,所以就跟老師說。對方則是單純的呈現一個不適當的行為而不自知,所以透過擦地板的工作,讓孩子先冷靜下來想想自己的行為,進而思考應該如何修正。簡單的說,就是讓孩子想自己做錯了什麼,以及引導孩子想應該怎麼做。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引導孩子建構道德觀,讓孩子在道德的範圍裡去處理事情,而處理事情時也就是展現自己想法與行為結果的時候。

前面談的兩個部分,一個是讓孩子有一個清楚工作目標,讓孩子得以展現;一個是引導孩子在衝突中適當展現。這兩個部分都會讓孩子在試圖展現自己時,有跡可循,並且感到安全的,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會對自我更肯定,也更自在的展現。


Commentaires


磊川logo-02.jpg
bottom of page